胜游亚洲-官网

胜游亚洲-官网

胜游亚洲

胜游亚洲

今天是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走向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系列之五:“美好生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10-2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在京召开,借此继往开来之际,学校校园网、校报、官方微信联合推出“走向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系列文章,以文理师生视角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畅谈学习体会,展望美好未来。

 

“美好生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想主题解读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华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阶段,基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判断,报告还点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变迁,也即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之初总体上的“欠发展”状态进入到当前总体上“发展起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判定以及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界定,有着深刻的理论蕴含和重要实践意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也往往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方向和新逻辑。

 


  建设“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为本、民生为重,十九大报告重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历经近四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已经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辉煌成就。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对未来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社会治理与公平正义的实现,注重地区均衡和城乡一体,关注自然和生态,同时也要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物的繁荣与人的自觉的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中国梦,说到底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出彩梦。”人民生活有梦想,未来发展就有希望。筑梦、逐梦与圆梦,实现民生美好梦想是我们党的职责使命,也是未来工作的重心和重点。当前我国仍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治理国家中必须精心谋划、精耕细作,啃硬骨头、打持久战,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建构现代国家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升级和提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正带入到一个“新时代”。目标决定方向,问题倒逼改革,改革驱动发展。抓住战略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攻坚克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一定能够得以解决的,美好生活的目标也将指日可待。  


  守护“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绘就“美好生活”的中国图景  


  美好生活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期待和向往,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品格。安居乐业、物阜民丰、老少咸宜、美满幸福、天下大同,这是世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和生活愿景,也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世易时移,从古典农耕社会迈入到当下工商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既有历史的传承,也应当具有时代的品格。就历史的维度而言,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继续坚持文化自觉、守护“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营造充满温情、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各归其位、各得其所而又血脉相连、心气相通,做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基此,构建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必要的亦是可能的,更是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重要体现。
  就现代性文明而言,中国人的生活图景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增添时代色彩。现代社会生活的基调是,崇尚自由个性与拼搏进取,致力于物质创造与科技创新,倡导社会正义与恪守规则,注重理性协商与价值共识,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个体自足与公共关怀、人文健康与绿色生态等各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建树。因此,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想与文化精神,应当是多元开放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建设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此要大力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也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兼容并蓄、融合创新,努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公平公正、共同富裕、富于活力而又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体系。古人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开放包容、内外兼修、圆融和谐应是当代中国人美好生活的一致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建构“美好生活”的现实方案  


  要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首要关键还在于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这其中既表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的果敢决心,展示了壮士断腕、改革突破的巨大勇气,也对收入分配与社会治理提出更高更严、更为迫切的要求。基于我国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本次大会更加凸显了社会民生事业建设的优先性,“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书记贴心的话语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基于这一新的时代课题与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和人民本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于人民。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牢牢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十九大报告还要求继续贯彻和坚持“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并作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部署和安排。要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攻坚,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努力实现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满足人们生活品质的需求;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出让人民有更多的参与和表达以便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正当利益;社会治理创新要进一步加快,要“让人民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现绿色发展、保护自然生态,十九大报告亮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金名片,这也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举措。
  建设友好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已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复兴号”列车正风驰电掣、奔向远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巨幅画卷正徐徐展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就会有力量。只要我们凝心聚力、传扬精神、锐意进取,“美好生活”的目标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宣传部  供稿)

上一条:我校参加“百名专家嵊州行”等活动

下一条:元培学院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