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亚洲-官网

胜游亚洲

胜游亚洲

今天是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在山程水驿中感受丝绸之路的真善美——人文学院开展2017年暑期“人文丝路行”游学活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7-29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初现端倪;2017年,人文学院丝路行游学团队从绍兴出发,开启了丝绸之路的探索之旅。游学师生一行30人乘坐火车到陕西宝鸡,再改乘汽车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途经天水、陇西、张掖、兰州、武威、金昌、嘉峪关、敦煌、青海,走完河西走廊,翻过祁连山到青藏高原,且游且学,一万多公里的行程,是收获满满、其乐融融的人文大课堂。

(游学团在鸣沙山前的合影)

这次游学活动是人文学院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开阔人文学子的视野和胸怀,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从2015年开始,人文学院每年都选择一条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游学路线,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在暑假行万里路,进行文学采风和创作。2015年人文中原行沿着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到齐鲁大地实地考察儒家思想的发源与推广;2016年人文秦晋行走的是秦始皇势力东扩吞并六国的路线,在秦晋大地上梳理春秋战国的历史脉络;2017年人文丝路行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探究丝绸之路东段的文化内涵,体会一带一路构想的宏大气魄。

游学路上,师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培养目标,一起探索历史文化知识的真,感受世间人情的善,体会万物有灵之山川大美,并在各种网络媒体、公众号上推送图文并茂的游记文章,把一路上的真、善、美传播出去。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同学提前准备好与这次旅行相关的课文,在武威的凉州区,向当地人学习凉州词的吟唱方法;在天水的秦州区,齐诵杜甫的秦州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体会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在酒泉的阳关遗址前,讨论《阳关曲》,把语文名篇融入自然人文之景,培养对经典诗文的感受能力和解读能力。同学们说在以后的中学教学时,播放一段自己在凉州或阳关朗诵课文的视频,效果一定很好。

(在阳关遗址40度高温下,齐诵《阳关三叠》)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创方向的同学一路上进行文学创作交流,寻找创作灵感,通过每天的新闻推送写作和自媒体写作,提高了新闻写作能力、自媒体写作策划能力,同学们感慨道:正如陆游所言,创作的妙处“正在山程水驿中”,贴近自然,师法自然,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获得灵感,发现妙处,是古今写作者的不二法门。

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则在河西走廊探索中国文化国际推广的历史,真正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

游学团一路上得到沿途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的大力支持。在宝鸡当地学者的帮助下,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在闭馆的周一破例为游学团师生开放;天水师范学院的刘雁翔教授详细介绍了天水以及河西走廊的相关历史、文学知识;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和博物馆专家带游学团师生参观博物馆,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甘肃图书馆文溯阁分馆为游学团破例开放,让大家有幸亲见四库全书真迹;经由敦煌研究院专家推荐,师生们还在专业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近二十个珍贵的石窟。

(在西北师大博物馆专注听讲)

游学活动还得到了当地校友的热情帮助和鼓励。武威的校友热情联系鸠摩罗什寺住持,为游学团讲解高僧鸠摩罗什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张掖的校友送来了一大袋西瓜和甜瓜;西宁的校友听说游学团中有人高反,送来了参汤和氧气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团的同学们一路学习,一路交流,一路讨论。在博物馆里寻找历史,在古迹中激发灵感,在自然中感叹敬畏。指导老师俞志慧老师结合自己的文献学知识每天都会提出许多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引导大家思考;高利华老师带着满腔的诗意,将课堂开到了大西北,在阳关给大家现场讲解《阳关三叠》到底有几种叠法;李秀明老师为每天的创意写作活动策划选题、组织讨论,修改同学们的文学创作和新闻推送稿;金坚强老师一路上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与思想动态,和同学们融成一片。 

(游学团翻过鸣沙山)

游学行师生在717日结束行程,回到学校,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柳宗元在《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也,游于是乎始”,丝路行游学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是一次新生和蜕变。

游学师生将以此为始,开展摄影作品展、创作分享会、诗文编辑会、学术讨论等活动,将游学路上的收获与感动带给大家,在人文学院营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百篇文、传播真善美的良好学习氛围。

(人文学院  供稿)

 

上一条:汪俊昌书记、王建力校长检查指导招生工作

下一条:2017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营绍兴分营...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